【孩子轉運站】宋康昊善心助棄嬰尋家 導演是枝裕和反思:沒血緣就不是家人?

娛樂

發布時間: 2022/06/21 18:31

最後更新: 2023/10/26 19:50

分享:

分享:

《孩子轉運站》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首齣韓片。

國際知名日本導演是枝裕和,過去作品常以孤兒為主角,愛描寫失衡的倫理關係。新作《孩子轉運站》是他首齣的韓國電影,並以現實中的「棄嬰箱」作為啟發,題材尖銳而不批判,以人文關懷角度道出一個暖心的另類家庭故事,男主角宋康昊更憑此片成為首位韓國康城影帝。

現時不少歐洲國家仍設有棄嬰箱,而在日本和韓國同樣有保留這些設施。

《孩子轉運站》以「棄嬰廂」(Baby Hatch,或稱嬰兒暫存箱)為故事的起點,這是取材自現實社會事件,其實在歐洲早在上兩個世紀已出現,是讓某些理由而無法繼續養育嬰兒的家長,以匿名方式把嬰兒放置在箱中,再由相關機構收留,等待被領養的機會。

宋康昊憑《孩子轉運站》成為韓國首位康城影帝。

【孩子轉運站】是枝裕和韓語片入選康城主競賽 宋康昊姜棟元IU首爾發佈會造勢

宋康昊和姜棟元在《孩子轉運站》中,前者經營洗衣店,後者則在教會託管中心工作,兩人合作盜取棄嬰箱中的孩童作黑市販賣,但二人盜亦有道,認為正統的領養手續繁複而需時長久,故二人抱著俠義心腸,希望為被人遺棄的嬰孩尋找最合適的領養家庭。

至於李知恩(IU)演的年輕妓女,因為一個原因而忍痛拋棄初生嬰兒,當她發現BB被宋康昊和姜棟元帶走後,因對骨肉難捨難進,跟二人結成同伴,一起乘車進行賣嬰之旅;期間又穿插著裴斗娜和李周映演的女刑警,以及一名在孤兒院偷走出來的男童,陪著他們一起上路。

通俗而不煽情

戲中各人雖然都有道德上的缺失,但都不是作奸犯科之輩,是枝裕和沒有因而把影片變得通俗,依著有他擅長的人文關懷及家庭元素,戲中人因著一個棄嬰而走在一起,劇情發展下去,抽絲剝繭揭露了每個角色的過去經歷,如何演變成當下的人生故事。

最新影片推介:曾展望專訪

《孩子轉運站》也帶出了好些具爭議的社會話題,如「棄嬰箱」究是幫助孤雛獲得照顧,還是鼓勵更多人棄嬰。

母親如知道無能力照顧,應是產前作人工流產,還是產後才作放棄,哪一個更為道德,影片沒有為此作出批判,而是道出一份大愛精神,家人不一定是來自血緣傳承,愛和犧性才是家庭的核心價值,這也跟導演的《小偷家族》主題一脈相承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是枝裕和上月出席康城影展接受專訪,解說《孩子轉運站》創作構思。被問到生孩子應是「個人的選擇」,還是社會也有責任。他表示:「生育與否絕對是每位女性的個人選擇,但我想呈現的,是這個出現在『嬰兒暫存箱』的棄嬰,片末時已有一個新創造的匣子去保護他,這個匣子以社會的形式存在,當中有些人做過壞事,有人希望近距離保護他、照料他,亦有未能留下的人,會遙距地看管孩子。重要的是這個無形的匣子在保護這個嬰孩。我認為影片能夠走到這個結局便很美妙。」

思考家庭本質

影片提出了責任的問題,如有人棄養嬰兒導致「嬰兒暫存箱」的出現,還是「嬰兒暫存箱」令人棄養嬰兒,是枝裕和的看法是:「當我在南韓做資料搜集時,有人認為這制度會鼓勵女性棄養嬰兒。」

他續指:「可是暫存箱負責人卻樂見那些母親將棄養的嬰兒交托他們,因這樣才會救到小生命。我想利用這個批評來開始這部電影,讓刑警說出這種嚴厲的話,但這種批評漠視了很多現實的狀況,包括父親的責任,還有社會的責任。故事發展下去,批判者逐漸了解其他因素,以及開始為嬰兒及其未來著想。」

【孩子轉運站】南韓總統尹錫悅撐宋康昊新作 是枝裕和作品奪南韓開畫票房冠軍

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拍攝韓片。

是枝裕和向來喜愛倫理主題,尤其是以不同人物走在一起組成家庭作課題,他解釋:「我有很多電影也源自我的家庭背景,第一部倫理電影該是《誰知赤子心》。」

他表示這些社會矛盾在我們處理孩童及女性問題時經常出現:「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社會,有不少人總是在社會架構以及福利制度的夾縫中生存,他們消失於制度及社會中,而這些人物特別令我感興趣,我很喜歡刻劃他們,有時會讓他們走在一起,組成類似家庭的組群,但我不是特意去做的,只是後來有人指出這點,我才意識到。」

是枝裕和續稱:「在日本及南韓,我們對家庭有一套普遍的概念,總是將血緣關係看得很重。這是一個頗為傳統的觀點,包括在法律上,其實這套想法追不上時代。我在影片中呈現這些組群,讓自己和其他人一起重新思考何謂家庭,難道沒有血緣關係便不是一家人?」

記者:陳家昌